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安全法背景及意义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据泄露、滥用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为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数据健康发展,我国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
数据安全法要点解析
1、数据分类分级
《数据安全法》将数据分为个人信息、重要数据、一般数据三类,并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敏感性、关联性等因素进行分级,个人信息是指与个人身份相关的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重要数据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敏感数据;一般数据是指除个人信息、重要数据以外的其他数据。
2、数据安全保护义务
(1)数据处理者应当依法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包括:
①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责任;
②对数据安全风险进行评估,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③对数据泄露、损毁、丢失等情况进行监测、记录和报告;
④依法向有关部门报告数据安全事件。
(2)数据处理者应当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保障数据安全,包括:
①数据加密、脱敏、匿名化等技术手段;
②建立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③加强数据安全人才队伍建设。
3、数据跨境传输
(1)数据跨境传输应当符合国家规定,包括:
①数据出境应当依法进行安全评估;
②数据出境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2)数据处理者应当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保障数据跨境传输安全,包括:
①对跨境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脱敏、匿名化处理;
②选择具有数据安全保护能力的服务提供商。
4、数据安全事件应对
(1)数据处理者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包括:
①数据安全事件识别、报告、处置流程;
②数据安全事件调查、评估、恢复措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数据安全事件发生后,数据处理者应当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5、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1)国家网信部门负责全国数据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
(2)数据处理者违反《数据安全法》规定,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
①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②责令改正、暂停相关业务;
③吊销许可证或者撤销批准文件;
④追究刑事责任。
《数据安全法》的施行,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保护进入法治化、规范化阶段,数据处理者应当认真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加强数据安全风险防范,共同构建安全、可信、可靠的数据环境,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数据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保障数据安全法的有效实施。
标签: #数据安全法要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