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已成为国家、企业和个人重要的战略资源,数据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为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我国制定了《数据安全分类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本文将从《办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实施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背景
近年来,我国数据安全形势严峻,数据泄露、篡改、滥用等问题频发,为有效应对数据安全风险,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工作,加大政策法规制定力度,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数据安全保护”,2019年,我国首次将数据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在此背景下,《办法》应运而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数据分类分级
《办法》将数据分为四类,分别为:国家安全数据、经济安全数据、社会管理数据和个人隐私数据,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敏感性、影响范围等因素,对数据进行分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2、数据安全责任
《办法》明确了数据安全责任主体,包括数据所有者、数据处理者、数据使用者等,各责任主体应依法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确保数据安全。
3、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办法》提出了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包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对数据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数据安全风险,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2)数据安全加密:对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泄露、篡改。
(3)数据安全审计: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审计,确保数据处理活动符合数据安全要求。
(4)数据安全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数据安全培训,提高数据安全意识。
4、数据安全监管
《办法》明确了数据安全监管职责,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数据安全监管工作,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应积极配合数据安全监管工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施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要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工作,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工作机制。
2、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确保数据安全有法可依。
3、强化技术保障,加大数据安全技术投入,提高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数据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数据安全氛围。
《数据安全分类实施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数据安全责任,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为我国数据安全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数据安全防护能力,为我国数据安全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标签: #数据安全分类实施办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