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计算机网络》机械工业出版社版是我国计算机网络领域权威教材之一,内容丰富、系统性强,深受广大师生喜爱,该书课后习题是检验读者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本文将针对机械工业出版社版《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网络技术原理与应用。
课后习题解析
1、习题一: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解析: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和协同工作,数据通信是指通过网络实现不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资源共享是指网络中的资源可以被多个用户共享使用;分布式处理是指通过网络将计算任务分散到多个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协同工作是指通过网络实现多人协作完成任务。
2、习题二:解释OSI七层模型各层的主要功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解析:
(1)物理层:负责在物理媒介上传输原始比特流,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比特流服务。
(2)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相邻节点之间传输数据帧,实现无差错传输。
(3)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实现网络互联。
(4)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5)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为应用层提供会话服务。
(6)表示层:负责数据的表示、加密和压缩,为应用层提供数据表示服务。
(7)应用层:负责提供各种网络应用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
3、习题三:什么是IP地址?简述IP地址的分类。
解析:IP地址是标识网络中每个设备的唯一地址,IP地址分为四类:
(1)A类地址:用于大型网络,第一个字节表示网络号,其余三个字节表示主机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B类地址:用于中型网络,前两个字节表示网络号,其余两个字节表示主机号。
(3)C类地址:用于小型网络,前三个字节表示网络号,最后一个字节表示主机号。
(4)D类地址:用于多播,不分配给单个主机。
4、习题四:解释TCP和UDP协议的特点。
解析:
(1)TCP协议: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保证数据传输的顺序性和完整性。
(2)UDP协议: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服务。
深入理解网络技术原理与应用
1、网络技术原理
(1)物理层:研究如何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物理信号,并在物理媒介上传输。
(2)数据链路层:研究如何将数据帧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实现无差错传输。
(3)网络层:研究如何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实现网络互联。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传输层:研究如何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5)会话层:研究如何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为应用层提供会话服务。
(6)表示层:研究如何表示数据,实现数据的加密和压缩。
(7)应用层:研究如何提供各种网络应用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
2、网络技术应用
(1)数据通信:实现不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2)资源共享:使网络中的资源可以被多个用户共享使用。
(3)分布式处理:将计算任务分散到多个计算机上进行处理。
(4)协同工作:实现多人协作完成任务。
《计算机网络》机械工业出版社版课后答案解析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网络技术原理与应用,通过对课后习题的解析,读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标签: #计算机网络机械工业出版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