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当自网络安全法实施之日起,切实履行以下法定义务与责任: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网络安全,具体包括:
1、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网络安全责任人和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建立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3、加强网络安全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安全事件。
4、建立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置。
保障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和共享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当自网络安全法实施之日起,按照国家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和共享制度,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网络安全事件,并按照要求共享网络安全信息。
1、及时报告网络安全事件:在发现网络安全事件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当立即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不得隐瞒、谎报、缓报。
2、共享网络安全信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当根据有关主管部门的要求,共享网络安全信息,包括网络安全事件、网络安全漏洞、网络安全威胁等。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护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当自网络安全法实施之日起,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护,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采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安全加固。
2、定期更新网络安全设备,确保网络安全设备性能稳定。
3、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安全检测,及时发现和修复网络安全漏洞。
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当自网络安全法实施之日起,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
1、定期组织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网络安全意识。
2、对员工进行网络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3、建立网络安全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网络安全工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履行网络安全审查义务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当自网络安全法实施之日起,履行网络安全审查义务,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
1、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进行审查。
2、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设计、开发、运行和维护等环节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3、严格按照网络安全审查要求,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当自网络安全法实施之日起,切实履行法定义务与责任,加强网络安全保障,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才能为我国网络安全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