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为了更好地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我国工信部于2017年发布了《数据安全等级保护条例》,明确了数据安全等级划分标准,本文将从数据安全等级划分的背景、标准内容、实施要求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我国数据安全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数据安全等级划分背景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数据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大量敏感数据在传输、存储、处理等环节存在泄露、篡改、破坏等风险;国内外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层出不穷,对国家信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数据安全等级划分标准成为重要依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根据《数据安全等级保护条例》,我国将数据安全等级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
1、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
2、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3、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损害国家安全。
4、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数据安全等级划分实施要求
1、信息系统建设: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应按照数据安全等级划分标准,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设计、安全建设和安全运维。
2、安全防护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数据,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
3、安全等级评估: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等级评估,确保信息系统符合数据安全等级划分标准。
4、安全责任落实:明确信息系统运营、维护、使用等各方的安全责任,确保数据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信息共享与协作:加强各部门、各地区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共同维护国家信息安全。
数据安全等级划分标准是我国数据安全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化时代,我们要充分认识数据安全的重要性,认真落实数据安全等级划分标准,切实加强数据安全防护,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标签: #工信部数据安全等级划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