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引言
数据管理技术是指对数据进行组织、存储、检索和维护的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管理技术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分别是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二、人工管理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是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大约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到 60 年代,在这个阶段,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数据量较小,数据处理方式主要是批处理,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价格昂贵,软件技术落后,数据管理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因此这个阶段的数据管理技术被称为人工管理阶段。
在人工管理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不保存:由于当时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数据量较小,因此数据通常不保存,而是在计算完成后立即删除。
2、数据无专门软件管理:在人工管理阶段,数据管理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没有专门的软件来管理数据。
3、数据不共享:由于数据不保存,因此数据也不共享,每个用户都需要自己的数据,无法共享其他用户的数据。
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在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与程序紧密结合,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都依赖于程序,因此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三、文件系统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是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大约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在这个阶段,计算机硬件价格逐渐下降,软件技术不断发展,数据处理方式也从批处理转向了联机实时处理,为了满足数据处理的需求,文件系统应运而生。
在文件系统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可以长期保存:在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可以长期保存,用户可以随时访问和修改数据。
2、数据由文件系统管理:在文件系统阶段,数据由文件系统进行管理,文件系统提供了数据的存储、检索和维护等功能。
3、数据共享性差:在文件系统阶段,数据仍然是面向应用的,每个应用程序都有自己的数据文件,数据共享性差。
4、数据独立性差:在文件系统阶段,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仍然依赖于程序,数据独立性差。
四、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是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大约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到现在,在这个阶段,计算机硬件性能不断提高,软件技术日益成熟,数据处理方式也从联机实时处理转向了分布式处理和并行处理,为了满足数据处理的需求,数据库系统应运而生。
在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结构化:在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不再是面向应用的,而是面向整个组织的,数据被组织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数据结构更加合理,数据的冗余度更小。
2、数据共享性高:在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被多个用户共享,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得到了更好的保证。
3、数据独立性高:在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被分离,数据的独立性得到了更好的保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访问和修改数据,而不需要修改应用程序。
4、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在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数据的存储、检索、维护和安全等功能。
五、结论
数据管理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应用场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管理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