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关系数据库概述
关系数据库是数据库的一种,它将数据组织成表格形式,以行和列的形式存储信息,关系数据库的核心是关系模型,该模型由埃德加·科德(Edgar F. Codd)在1970年提出,关系数据库具有以下特点:
1、数据结构化:关系数据库将数据组织成二维表格,每一行代表一个实体,每一列代表实体的一个属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数据独立性:关系数据库将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分离,便于数据管理和维护。
3、数据完整性:关系数据库通过约束、规则等手段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
4、数据共享性:关系数据库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操作数据,提高数据利用率。
关系数据库基本概念
1、关系(Relation):关系是关系数据库中的基本数据结构,由行和列组成,每一行称为一个元组(Tuple),每一列称为一个属性(Attribute),一个学生关系可以包含学生编号、姓名、年龄等属性。
2、关系模式(Schema):关系模式是关系的结构描述,包括关系的名称和各个属性的定义,学生关系的模式可以表示为:学生(学号,姓名,年龄,班级)。
3、关系实例(Instance):关系实例是关系模式的具体实现,包含一组元组,一个具体的班级的学生关系实例可能包含以下元组:(001,张三,20,1班),(002,李四,21,1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属性(Attribute):属性是关系的列,表示实体的一个属性,学生关系的属性有学号、姓名、年龄、班级。
5、元组(Tuple):元组是关系的行,表示实体的一条记录,学生关系的元组有(001,张三,20,1班)。
6、主键(Primary Key):主键是唯一标识一个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合,在关系数据库中,每个关系至少有一个主键,学生关系的主键可以是学号。
7、外键(Foreign Key):外键是用于关联两个关系的属性,在关系数据库中,外键通常用于实现实体之间的关系,学生关系和班级关系可以通过班级号实现关联。
8、关系约束(Constraint):关系约束是用于保证数据完整性的规则,关系约束包括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唯一约束、非空约束等。
关系数据库操作
关系数据库操作包括查询、插入、删除和更新四种基本操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查询(SELECT):查询是关系数据库的核心操作,用于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查询语句通常包含SELECT、FROM、WHERE等关键字。
2、插入(INSERT):插入操作用于向数据库中添加新数据,插入语句通常包含INSERT INTO、VALUES等关键字。
3、删除(DELETE):删除操作用于从数据库中删除数据,删除语句通常包含DELETE FROM、WHERE等关键字。
4、更新(UPDATE):更新操作用于修改数据库中的现有数据,更新语句通常包含UPDATE、SET、WHERE等关键字。
关系数据库是一种高效、稳定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方式,通过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操作,可以更好地利用数据库技术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数据支持。
标签: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简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