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信息化、数字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政务数据在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政务数据应用过程中,也存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数据质量等问题,为规范政务数据管理,保障数据安全,提高数据质量,促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我国出台了《政务数据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1、数据分类分级
《规定》明确了政务数据的分类分级标准,将政务数据分为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和敏感数据,基础数据包括人口、法人、地理、自然资源等基础信息;业务数据包括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社会管理等业务信息;敏感数据包括涉及国家安全、公民隐私等敏感信息。
2、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规定》强调,政务数据管理应遵循最小化、必要性和授权原则,确保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具体措施包括:
(1)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责任主体;
(2)加强数据安全防护,采用加密、脱敏等技术手段;
(3)建立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应对数据安全事件;
(4)加强数据隐私保护,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进行脱敏处理。
3、数据质量
《规定》要求,政务数据应保证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具体措施包括:
(1)建立数据质量管理机制,明确数据质量责任主体;
(2)加强数据质量审核,确保数据质量符合要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建立数据质量追溯机制,对数据质量问题进行追责。
4、数据共享与开放
《规定》鼓励政务数据共享与开放,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具体措施包括:
(1)建立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2)制定数据共享开放目录,明确数据共享开放范围;
(3)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开放机制,保障数据共享开放安全。
5、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
《规定》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政务数据管理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追究责任。
实施要点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政务数据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定》落到实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建立健全数据管理制度,根据《规定》要求,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数据质量、数据共享开放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3、加强数据安全保障,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强数据安全防护,确保数据安全。
4、提高数据质量,加强数据质量审核,建立数据质量追溯机制,确保数据质量。
5、推动数据共享开放,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开放机制,促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6、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对政务数据管理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追究责任。
《政务数据管理规定》的出台,为我国政务数据管理提供了重要遵循,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规定》,推动政务数据管理迈上新台阶。
标签: #政务数据管理规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