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数据安全事件频发,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信息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我国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本文将从《网络安全法》的视角出发,探讨数据分类与保护策略。
数据分类
《网络安全法》对数据进行了明确分类,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公共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公共数据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产生、获取或处理的,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数据,公共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经济数据:如宏观经济数据、产业数据、企业数据等;
(2)社会数据:如人口数据、教育数据、医疗数据等;
(3)资源数据:如自然资源数据、能源数据、环境数据等;
(4)安全数据:如网络安全数据、金融安全数据等。
2、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是指与特定自然人相关联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该自然人的各种信息,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等身份信息;
(2)生物识别信息;
(3)通信记录和位置信息;
(4)交易信息;
(5)健康信息、婚姻家庭状况等。
3、企业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企业数据是指企业依法收集、处理、存储和使用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数据,企业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企业基本信息;
(2)财务数据;
(3)生产经营数据;
(4)人力资源数据;
(5)客户数据等。
数据保护策略
1、加强数据安全监管
(1)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责任;
(2)加强对数据安全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置数据安全事件;
(3)依法对数据安全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维护数据安全秩序。
2、强化数据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
(1)加强数据安全技术研究,提高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2)推广应用数据安全技术,提高数据安全防护水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数据安全技术合作,共同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3、提高数据安全意识
(1)加强数据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数据安全意识;
(2)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数据安全培训,提高其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3)倡导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
4、完善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1)完善数据安全法律法规,明确数据安全责任和义务;
(2)加强对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全社会对数据安全的重视;
(3)依法对数据安全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维护数据安全秩序。
数据安全是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安全法》的指导下,我国数据分类与保护策略已初步形成,随着数据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数据安全工作仍需不断完善,今后,我们要紧紧围绕数据安全这一核心,不断加强数据安全监管、技术研究与应用,提高数据安全意识,完善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共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数据分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