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为了保障数据安全,我国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本文将借助图解的形式,对《数据安全法》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数据安全的法律框架与核心要点。
《数据安全法》图解
1、法律层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安全法》是我国数据安全领域的第一部综合性法律,其法律层级位于《网络安全法》之下,与《个人信息保护法》相辅相成,法律层级如下:
《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
2、数据安全原则
《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数据安全的基本原则,包括:
(1)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数据处理者收集、使用数据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超范围收集、使用数据。
(2)最小化原则:数据处理者收集、使用数据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使用数据。
(3)安全责任原则:数据处理者应当对其数据处理活动承担安全责任,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3、数据分类分级
《数据安全法》将数据分为以下几类:
(1)国家数据: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个人信息:与个人身份有关的数据。
(3)其他数据:除国家数据和个人信息外的其他数据。
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敏感程度等因素,将数据分为以下几级:
(1)一级:特别重要、敏感的数据。
(2)二级:重要、敏感的数据。
(3)三级:一般重要、敏感的数据。
4、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数据安全法》要求数据处理者采取以下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1)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处理者的数据安全责任,规范数据处理活动。
(2)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评估数据处理活动可能对数据安全造成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采取数据安全技术措施:采用加密、脱敏、隔离等技术手段,保障数据安全。
(4)开展数据安全监测预警:及时发现数据安全风险,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5、数据安全监督检查
《数据安全法》明确国家网信部门负责全国数据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地方网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数据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内容包括:
(1)数据处理者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技术措施等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2)数据处理活动是否超范围收集、使用数据。
(3)数据处理活动是否采取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数据安全法》的实施,为我国数据安全领域提供了法律保障,通过本文的图解,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数据安全的法律框架与核心要点,共同维护数据安全。
标签: #数据安全法图解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