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吸痰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常见的操作,其目的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吸痰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呼吸道黏膜损伤、呼吸道感染、低氧血症等,本文将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吸痰操作并发症的预防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操作前,护士应戴好口罩、帽子、无菌手套,准备好吸痰物品,吸痰过程中,应保持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2、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呼吸道分泌物性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过粗易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过细则吸痰效果不佳。
3、控制吸痰时间
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5秒,吸痰时间过长会导致呼吸道黏膜损伤、低氧血症等并发症。
4、适度负压
吸痰过程中,负压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40-60mmHg,负压过大会导致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评估患者的耐受性
吸痰前,评估患者的耐受性,对于呼吸困难、缺氧等症状明显者,应给予吸氧处理。
6、加强沟通
吸痰过程中,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感受,及时调整吸痰技巧。
吸痰操作并发症的处理
1、呼吸道黏膜损伤
(1)观察患者的呼吸道黏膜情况,如有损伤,立即停止吸痰,给予局部喷洒生理盐水或复方硼砂溶液。
(2)嘱患者多饮水,保持口腔湿润。
(3)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2、呼吸道感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2)观察患者的体温、咳嗽、咳痰等症状,如有感染迹象,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3)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3、低氧血症
(1)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如低于90%,立即给予吸氧。
(2)调整吸痰技巧,缩短吸痰时间,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3)必要时,给予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吸痰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
标签: #吸痰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