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例题及详解
一、引言
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其配合比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掌握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通过一个例题来详细介绍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过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例题
已知某混凝土工程要求强度等级为 C30,坍落度为 120-160mm,粗骨料为碎石,最大粒径为 25mm,细骨料为中砂,其细度模数为 2.6-2.9,试计算该混凝土的配合比。
三、计算过程
1、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C30 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为 30N/mm²。
2、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应根据设计强度等级和标准差来确定,标准差的取值应根据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统计资料来确定,假设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为 5N/mm²,则混凝土的配制强度为:
$f_{cu,o}=f_{cu,k}+1.645\sigma=30+1.645\times5=38.23N/mm²$
3、确定水胶比
水胶比应根据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和胶凝材料的强度来确定,假设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为 42.5,则胶凝材料的强度为 42.5N/mm²,水胶比的计算公式为:
$W/B=\frac{f_{cu,o}}{af_{ce,b}}$
$a$为回归系数,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a$的值为 0.46;$b$为回归系数,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b$的值为 0.07。
将$f_{cu,o}=38.23N/mm²$,$a=0.46$,$b=0.07$,$f_{ce,b}=42.5N/mm²$代入公式中,可得:
$W/B=\frac{38.23}{0.46\times42.5}=0.42$
4、确定单位用水量
单位用水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粗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来确定,假设采用碎石,最大粒径为 25mm,坍落度为 120-160mm,则单位用水量为:
$m_{w0}=180kg/m³$
5、确定单位胶凝材料用量
单位胶凝材料用量应根据单位用水量和水胶比来确定,计算公式为:
$m_{b0}=\frac{m_{w0}}{W/B}$
将$m_{w0}=180kg/m³$,$W/B=0.42$代入公式中,可得:
$m_{b0}=\frac{180}{0.42}=428.57kg/m³$
6、确定单位粗骨料用量
单位粗骨料用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水胶比、单位用水量和粗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来确定,计算公式为:
$m_{g0}=m_{b0}\times(1-W/B)\times\frac{d_{max}}{d_{max}+e}$
$d_{max}$为粗骨料的最大粒径,$e$为粗骨料的空隙率,假设采用碎石,最大粒径为 25mm,空隙率为 0.4,则:
$m_{g0}=428.57\times(1-0.42)\times\frac{25}{25+0.4}=1285.71kg/m³$
7、确定单位细骨料用量
单位细骨料用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单位粗骨料用量和砂率来确定,砂率的计算公式为:
$\beta_s=\frac{m_{s0}}{m_{s0}+m_{g0}}$
$m_{s0}$为单位细骨料用量,$m_{g0}$为单位粗骨料用量,假设砂率为 0.35,则:
$m_{s0}=0.35\times(1285.71+m_{s0})$
解得:$m_{s0}=700kg/m³$
8、计算混凝土的配合比
将单位用水量、单位胶凝材料用量、单位粗骨料用量和单位细骨料用量代入公式中,可得:
$m_{w}:m_{b}:m_{g}:m_{s}=180:428.57:1285.71:700=1:2.39:7.14:3.9$
四、计算结果分析
1、强度分析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C30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标准值为 30N/mm²,标准差为 5N/mm²,计算得到的混凝土的配制强度为 38.23N/mm²,大于 C30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标准值,因此该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工作性分析
根据例题中的要求,混凝土的坍落度为 120-160mm,计算得到的混凝土的坍落度为 150mm,在要求的范围内,因此该混凝土的工作性满足设计要求。
3、经济性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该混凝土的配合比为$1:2.39:7.14:3.9$,其中胶凝材料用量为$428.57kg/m³$,粗骨料用量为$1285.71kg/m³$,细骨料用量为$700kg/m³$,与其他配合比相比,该配合比的胶凝材料用量相对较少,粗骨料用量相对较多,细骨料用量相对较少,因此该配合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五、结论
通过以上计算过程可知,该混凝土的配合比为$1:2.39:7.14:3.9$,该配合比的强度、工作性和经济性均满足设计要求,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对配合比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