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系统灾难备份的等级划分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政府和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信息系统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系统故障等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信息系统瘫痪,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高应对灾难的能力,我国制定了《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将灾难恢复分成了不同的等级,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信息系统灾难备份的等级划分,并分析每个等级的特点和要求。
二、灾难恢复的概念和目标
灾难恢复是指在遭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系统故障等灾难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业务的连续性,灾难恢复的目标是在灾难发生后,能够尽快恢复信息系统的功能,减少业务中断的时间和损失,提高企业和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三、我国信息系统灾难备份的等级划分
我国《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将灾难恢复分成了六级,分别是:
1、一级灾难恢复:对应本地多点备份,数据备份介质保存于本地不同的物理位置。
2、二级灾难恢复:对应同城异地备份,数据备份介质保存于同城不同的物理位置。
3、三级灾难恢复:对应异地单点备份,数据备份介质保存于异地的一个物理位置。
4、四级灾难恢复:对应异地多点备份,数据备份介质保存于异地的多个物理位置。
5、五级灾难恢复:对应异地活备份中心,数据备份介质保存于异地的活备份中心。
6、六级灾难恢复:对应异地双活数据中心,数据备份介质保存于异地的两个活备份中心。
四、每个等级的特点和要求
1、一级灾难恢复:
特点:数据备份介质保存于本地不同的物理位置,恢复时间目标(RTO)为 0-2 小时,恢复点目标(RPO)为 0-1 小时。
要求:本地多点备份可以采用磁带库、磁盘阵列等存储设备,备份数据可以定期传输到异地存储设备,本地多点备份可以在本地的不同机房、不同楼层、不同建筑物等物理位置进行,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二级灾难恢复:
特点:数据备份介质保存于同城不同的物理位置,恢复时间目标(RTO)为 2-4 小时,恢复点目标(RPO)为 0-1 小时。
要求:同城异地备份可以采用磁带库、磁盘阵列等存储设备,备份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到异地存储设备,同城异地备份可以在同城的不同机房、不同楼层、不同建筑物等物理位置进行,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三级灾难恢复:
特点:数据备份介质保存于异地的一个物理位置,恢复时间目标(RTO)为 4-8 小时,恢复点目标(RPO)为 0-1 小时。
要求:异地单点备份可以采用磁带库、磁盘阵列等存储设备,备份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到异地存储设备,异地单点备份可以在异地的一个机房、一个楼层、一个建筑物等物理位置进行,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四级灾难恢复:
特点:数据备份介质保存于异地的多个物理位置,恢复时间目标(RTO)为 8-24 小时,恢复点目标(RPO)为 0-1 小时。
要求:异地多点备份可以采用磁带库、磁盘阵列等存储设备,备份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到异地存储设备,异地多点备份可以在异地的多个机房、多个楼层、多个建筑物等物理位置进行,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五级灾难恢复:
特点:数据备份介质保存于异地的活备份中心,恢复时间目标(RTO)为 24-48 小时,恢复点目标(RPO)为 0-1 小时。
要求:异地活备份中心可以采用与生产中心相同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环境等,以保证在灾难发生后能够快速切换到活备份中心运行,异地活备份中心可以与生产中心进行实时数据同步,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6、六级灾难恢复:
特点:数据备份介质保存于异地的两个活备份中心,恢复时间目标(RTO)为 48-72 小时,恢复点目标(RPO)为 0-1 小时。
要求:异地双活数据中心可以采用与生产中心相同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环境等,以保证在灾难发生后能够快速切换到活备份中心运行,异地双活数据中心可以与生产中心进行实时数据同步,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异地双活数据中心可以实现业务的负载均衡,提高业务的处理能力。
五、结论
我国信息系统灾难备份的等级划分是根据恢复时间目标(RTO)和恢复点目标(RPO)来确定的,不同的等级对应着不同的灾难恢复能力,企业和政府应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灾难恢复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灾难恢复计划,企业和政府应该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提高信息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以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