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为了保障数据安全,我国工信部于2017年发布了《数据安全等级划分》标准,对数据安全进行了等级划分,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一标准,帮助大家全面了解我国数据安全等级。
数据安全等级划分原则
1、风险导向:以数据安全风险为依据,将数据分为不同等级。
2、依法依规: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数据安全等级划分的合法性。
3、全面覆盖:涵盖各类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个人信息、企业数据、政府数据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实用性:便于企业、政府等主体在实际操作中应用。
数据安全等级划分标准
根据《数据安全等级划分》标准,数据安全等级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1、一级数据: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数据,此类数据泄露、篡改、丢失等可能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2、二级数据:涉及企业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方面的数据,此类数据泄露、篡改、丢失等可能对企业、个人造成较大损失。
3、三级数据:涉及一般企业运营、个人生活等方面的数据,此类数据泄露、篡改、丢失等可能对企业、个人造成一定损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四级数据:涉及企业内部管理、个人基本信息等方面的数据,此类数据泄露、篡改、丢失等可能对企业、个人造成轻微损失。
5、五级数据:涉及非敏感数据,如公共信息、非个人隐私数据等,此类数据泄露、篡改、丢失等不会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企业、个人造成影响。
数据安全等级划分应用
1、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对数据安全等级进行划分,制定相应的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2、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时,依据数据安全等级划分标准,明确数据保护责任。
3、金融机构:针对不同等级的数据,采取不同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金融数据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个人:了解数据安全等级划分,增强数据安全意识,保护个人隐私。
工信部数据安全等级划分标准对我国数据安全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这一标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数据安全,促进我国数据产业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各主体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数据安全防护,共同维护数据安全。
标签: #工信部数据安全等级划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