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在计算机系统中,中断服务函数(Interrupt Service Routine,简称ISR)是处理中断请求的核心部分,中断服务函数何时被调用呢?这是许多初学者和开发者常常困惑的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中断服务函数的触发机制及其调用时机,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中断服务函数的触发机制
1、中断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中断服务函数的触发源于中断源,即引起中断的事件,中断源可以是硬件设备,如键盘、鼠标、硬盘等;也可以是软件,如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中的错误、异常等。
2、中断控制器
中断控制器(Interrupt Controller,简称IC)是连接中断源和CPU的桥梁,当中断源产生中断请求时,IC会将中断信号发送给CPU,中断控制器负责管理中断请求,并根据优先级对中断进行排序。
3、CPU响应中断
当CPU收到中断信号后,会暂停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转而处理中断,CPU会保存当前执行状态,包括程序计数器(PC)、寄存器等,以便在处理完中断后能够恢复执行。
中断服务函数的调用时机
1、中断响应
CPU在接收到中断信号后,会保存当前执行状态,然后跳转到中断服务函数的入口地址执行,中断服务函数开始执行,处理中断请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中断处理
中断服务函数负责处理中断请求,包括以下步骤:
(1)保存中断服务函数的局部变量和寄存器状态;
(2)分析中断源,确定中断类型;
(3)根据中断类型,执行相应的处理逻辑;
(4)恢复中断服务函数的局部变量和寄存器状态;
(5)返回中断响应前的状态,继续执行原程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中断结束
中断服务函数执行完毕后,CPU会返回中断响应前的状态,继续执行原程序,中断服务函数不再被调用。
中断服务函数的触发机制和调用时机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了解中断服务函数的触发机制和调用时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编写高效、稳定的程序。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中断类型和处理需求,编写合适的中断服务函数,要确保中断服务函数的执行效率,避免因中断处理不当而导致系统性能下降或崩溃,深入理解中断服务函数的触发机制和调用时机,对于提高我们的编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中断服务函数何时被调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