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为确保实验室数据的保密性,防止数据泄露,保障国家利益、企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保密范围
1、实验室内部研究、开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实验数据、测试数据、分析数据、技术资料等。
2、实验室内部管理数据,如实验室人员信息、设备信息、财务信息等。
3、实验室与其他单位、个人合作产生的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其他涉及国家利益、企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实验室数据。
保密原则
1、需知原则:实验室数据保密应遵循最小化原则,仅限于知晓数据的人员使用。
2、保密责任原则:实验室负责人对本实验室数据保密工作负总责,各岗位人员对本岗位数据保密工作负直接责任。
3、逐级负责原则:实验室数据保密工作应逐级分解,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保密工作落实到位。
保密措施
1、建立健全保密制度:实验室应制定数据保密管理制度,明确保密范围、保密原则、保密措施等。
2、加强人员管理:实验室应对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教育,提高保密意识;对涉及数据的人员进行背景审查,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保密资格。
3、严格数据访问控制:实验室应设置数据访问权限,限制对数据的使用范围;对数据访问进行记录,便于追溯。
4、物理保护:对存储数据的设备进行物理保护,如设置防盗门、监控等;对重要数据实行加密存储。
5、传输安全:对数据传输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6、数据销毁:对不再需要的数据,应进行安全销毁,防止数据泄露。
保密责任追究
1、实验室负责人对本实验室数据保密工作负总责,如因管理不善导致数据泄露,应承担相应责任。
2、各岗位人员对本岗位数据保密工作负直接责任,如违反保密规定,泄露数据,应承担相应责任。
3、对泄露数据的责任人,根据泄露数据的性质、影响程度,依法给予警告、记过、降职、撤职等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附则
1、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规定由实验室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本规定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实施细则
1、实验室数据分类
根据数据涉及国家利益、企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程度,将实验室数据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1)一级保密数据:涉及国家利益、企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数据。
(2)二级保密数据:涉及企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数据。
(3)三级保密数据: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
2、数据访问权限
(1)一级保密数据:仅限于实验室负责人、保密专员及直接参与项目的人员访问。
(2)二级保密数据:限于实验室负责人、保密专员、项目负责人及直接参与项目的人员访问。
(3)三级保密数据:限于实验室负责人、保密专员、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访问。
3、数据存储与管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实验室应设置专用数据存储设备,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
(2)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确保数据安全。
(3)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4、数据传输与使用
(1)数据传输应采用加密方式,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2)使用数据时,应遵守数据保密规定,不得泄露。
(3)数据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关闭数据访问权限,防止数据泄露。
5、数据销毁
(1)对不再需要的数据,应进行安全销毁。
(2)销毁过程应有专人监督,确保数据彻底销毁。
(3)销毁记录应妥善保存,以备查验。
标签: #实验室数据使用保密规定最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