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数据加密技术发展时间
数据加密技术作为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基石,自20世纪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以下是数据加密技术发展的大致时间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古代加密技术(公元前500年-公元5世纪)
古代加密技术主要依靠物理手段,如将信息写在羊皮纸或丝绸上,再进行折叠、烧毁等方式进行处理,这种加密方式在古代战争中起到了一定的保密作用。
2、古典加密技术(公元5世纪-20世纪初)
古典加密技术主要采用替换和转置两种基本方法,如凯撒密码、维吉尼亚密码等,这些加密方法在当时的通信中起到了一定的保密作用。
3、现代加密技术(20世纪初至今)
20世纪初,随着计算机的诞生,数据加密技术进入了现代阶段,以下是现代加密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1949年,香农提出了信息论,奠定了现代密码学的基础。
(2)1977年,美国国家标准局(NIST)发布了DES(数据加密标准)。
(3)1997年,RSA算法被广泛应用于数字签名和加密通信。
(4)2001年,AES(高级加密标准)成为新一代加密算法。
数据加密方式
1、替换加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替换加密是将明文中的字符或符号替换成密文中的字符或符号,常见的替换加密算法有:
(1)凯撒密码:将明文字符向左或向右移动固定的位数,形成密文。
(2)维吉尼亚密码:根据明文和密钥的对应关系,替换明文字符,形成密文。
2、转置加密
转置加密是将明文中的字符或符号进行重新排列,形成密文,常见的转置加密算法有:
(1)列转置:将明文按照列进行转置,形成密文。
(2)行列转置:将明文按照行和列进行转置,形成密文。
3、分组加密
分组加密将明文分为固定长度的块,然后对每个块进行加密,常见的分组加密算法有:
(1)DES:采用64位密钥,将64位明文分为8个6位块,经过16轮加密,生成64位密文。
(2)AES:采用128、192或256位密钥,将128位明文分为4个32位块,经过多轮加密,生成128位密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流加密
流加密将明文按位或字节进行加密,形成密文,常见的流加密算法有:
(1)RC4:采用128位密钥,将明文按位进行加密,生成密文。
(2)Blowfish:采用64位密钥,将明文按字节进行加密,生成密文。
5、公钥加密
公钥加密采用一对密钥,即公钥和私钥,公钥用于加密,私钥用于解密,常见的公钥加密算法有:
(1)RSA:基于大数分解的困难性,采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和解密。
(2)ECC(椭圆曲线密码):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的困难性,采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和解密。
数据加密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古代的物理加密到现代的数字加密,加密技术不断发展,加密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了解数据加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加密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信息安全。
标签: #数据加密技术的发展时间及加密方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