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隐私数据泄露事件频发,人们对隐私数据保护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为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隐私数据保护标准,本文将全面解析这些标准,以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我国隐私数据保护标准概述
1、法律法规层面
(1)个人信息保护法: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首部个人信息保护综合性法律,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等。
(2)网络安全法: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对网络运营者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个人信息收集、存储、使用、处理和传输等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
2、行业规范层面
(1)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 35273-2020)是我国首部个人信息安全国家标准,对个人信息收集、存储、使用、处理和传输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
(2)行业标准:《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指南》(T/CCSA 1-2020)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发布,针对互联网行业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1、个人信息收集
(1)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收集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2)明确告知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收集个人信息前,应当明确告知用户收集的目的、范围、方式、期限等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个人信息存储
(1)安全存储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存储的安全性。
(2)分类存储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根据个人信息的特点,对个人信息进行分类存储。
3、个人信息使用
(1)明确用途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使用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明确用途原则,不得超出收集目的使用个人信息。
(2)最小化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使用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最小化原则,不得收集与用途无关的个人信息。
4、个人信息处理
(1)合法处理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合法原则,不得违法处理个人信息。
(2)告知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个人信息前,应当告知用户处理方式、期限等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个人信息传输
(1)安全传输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传输个人信息时,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个人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2)明确传输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传输个人信息时,应当明确告知用户传输目的、范围、方式等信息。
6、个人信息删除
(1)合法删除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删除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合法原则,不得违法删除个人信息。
(2)告知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删除个人信息前,应当告知用户删除原因、范围等信息。
隐私数据保护标准是我国个人信息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和个人应充分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才能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让人民群众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
标签: #隐私数据保护标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