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未成年人作为特殊群体,其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我国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未成年人隐私保护法》,本文将对该法进行全面解析,旨在提高公众对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的重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未成年人隐私保护法》的立法背景
1、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给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2、现行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隐私保护力度不足,无法有效应对新形势下的问题。
3、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适用范围
《未成年人隐私保护法》适用于在我国境内开展业务,涉及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处理等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2、未成年人隐私信息
未成年人隐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照片、视频、地理位置等。
3、个人信息收集
(1)收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确告知收集目的、方式、范围等。
(2)收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应当取得监护人同意;监护人无法表达的,由未成年人本人同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不得收集与提供商品或服务无关的未成年人个人信息。
4、个人信息使用
(1)使用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违反未成年人隐私权。
(2)不得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用于广告、营销等目的。
(3)未经监护人同意,不得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
5、个人信息处理
(1)处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
(2)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不得再识别。
(3)删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应当及时、完整地删除,不得泄露。
6、监护人权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监护人有权了解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使用情况。
(2)监护人有权要求组织和个人删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
(3)监护人有权对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行为提出投诉、举报。
实施《未成年人隐私保护法》的意义
1、加强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2、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3、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未成年人隐私保护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隐私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的重视,共同守护未成年人的隐私防线。
标签: #未成年人隐私保护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