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数据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我国《民法典》、《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个人数据隐私权的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在实际操作中,个人数据隐私权的保护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个人数据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个人数据隐私权的内涵
个人数据隐私权是指个人对其个人信息享有控制权、知情权和救济权的一种人格权,个人数据隐私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控制权:个人有权决定其个人信息是否被收集、使用、处理和传输。
2、知情权:个人有权了解其个人信息被收集、使用、处理和传输的目的、方式、范围等信息。
3、救济权:个人有权对侵犯其个人信息的行为提出异议、请求删除或更正,以及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个人数据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1、法律法规保护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处理、传输个人信息。”《网络安全法》也对个人数据隐私权的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如: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损毁;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网络运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采取措施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防止用户信息泄露、损毁、丢失。
2、行政监管保护
我国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个人数据隐私权的保护负有监管职责,如:国家网信办负责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对网络运营者、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个人信息保护行为进行监管;公安机关负责打击侵犯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对网络运营者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民事救济保护
当个人数据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条规定:“因个人信息处理行为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受害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还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要求其依法处理。
4、社会监督保护
公众、媒体、社会组织等可以发挥监督作用,对侵犯个人数据隐私权的行为进行揭露和曝光,推动相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个人数据隐私权保护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挑战
(1)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虽然我国已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但仍有部分领域存在法律空白,导致个人数据隐私权保护存在漏洞。
(2)监管力度不足:部分网络运营者、个人信息处理者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认识不足,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技术手段落后: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手段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难以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手段。
2、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加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法律法规,填补法律空白,提高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网络运营者、个人信息处理者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侵犯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
(3)提升技术手段:加大投入,研发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提高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个人数据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法律法规、行政监管、民事救济和社会监督等多个维度共同努力,才能有效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标签: #个人数据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