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详细指南》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是一项重要且必要的工作,它对于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促进单位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以下是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全面阐述。
明确清查目的
资产清查旨在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家底”,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资产和财务状况,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确定清查范围
包括单位占有、使用的各类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以及其他资产等。
制定清查工作方案
方案应明确清查的目标、范围、时间安排、工作步骤、人员分工等,确保清查工作有序开展。
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1、单位自查
各单位按照要求对自身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实资产的数量、价值、使用状况等。
2、账务清理
对单位的会计账目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3、财产清查
通过实地盘点、核实等方式,对固定资产、存货等进行清查核实。
4、损溢认定
对清查中发现的资产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等情况进行认定和处理。
编制资产清查报告
报告应包括单位基本情况、资产清查工作开展情况、资产清查结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内容。
审核与审批
资产清查报告需经过单位内部审核,并按照规定程序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整改落实
根据审批意见,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资产管理。
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管理制度,规范资产运行流程,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强化监督检查
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清查工作质量。
做好资产清查档案管理
将资产清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资料、报表等进行整理归档,妥善保存。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的要求认真落实,通过资产清查,能够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为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