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数据库(Database)
数据库是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它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处理大量数据,为用户提供数据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应用程序和用户组成,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数据库的创建、维护、查询、更新等操作,DBMS具有以下功能:
1、数据定义:定义数据库的结构,包括表、视图、索引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数据操纵: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
3、数据完整性: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
4、数据安全性:保护数据库不受非法访问和破坏。
5、数据并发控制:处理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时可能出现的数据不一致问题。
6、数据恢复:在系统出现故障时,恢复数据库到一致状态。
三、关系型数据库(Relational Database)
关系型数据库是一种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其数据以二维表的形式存储,关系型数据库具有以下特点:
1、数据结构:数据以表格形式存储,表格由行和列组成。
2、数据约束:通过外键、主键、唯一性约束等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3、查询语言: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
4、数据独立性: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之间的逻辑和数据结构分离。
四、非关系型数据库(Non-relational Database)
非关系型数据库是一种不同于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库类型,其数据存储方式多样化,如键值对、文档、列族等,非关系型数据库具有以下特点:
1、数据模型:支持多种数据模型,如键值对、文档、图形、列族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扩展性:易于扩展,支持分布式存储和计算。
3、高并发:适用于高并发场景,如社交网络、物联网等。
4、高可用性:具有高可用性,如分布式部署、故障转移等。
五、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SQL是一种用于数据库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的标准语言,SQL语句包括以下类型:
1、数据定义语言(DDL):定义数据库结构,如CREATE、DROP、ALTER等。
2、数据操纵语言(DML):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如INSERT、UPDATE、DELETE、SELECT等。
3、数据控制语言(DCL):控制数据库访问权限,如GRANT、REVOKE等。
索引(Index)
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加速数据检索,在数据库中,索引通常用于加速查询操作,索引包括以下类型:
1、单一索引:对单一列进行索引。
2、组合索引:对多个列进行索引。
3、全文索引:对全文进行索引,适用于全文检索。
事务(Transaction)
事务是数据库操作的基本单位,它包含一系列操作,如查询、更新、删除等,事务具有以下特点:
1、原子性: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一致性:事务执行后,数据库状态保持一致。
3、隔离性:并发执行的事务之间互不影响。
4、持久性:事务提交后,其结果永久存储在数据库中。
视图(View)
视图是数据库中的一种虚拟表,它基于查询结果生成,视图具有以下特点:
1、数据隔离:视图可以隐藏底层数据库的复杂结构,提供更简洁的数据访问方式。
2、数据抽象:视图可以简化数据查询,提高开发效率。
3、数据安全性:通过视图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
触发器(Trigger)
触发器是一种特殊的存储过程,它在数据库事件发生时自动执行,触发器具有以下类型:
1、DML触发器:在数据操纵语言(DML)操作(如INSERT、UPDATE、DELETE)发生时触发。
2、DDL触发器:在数据定义语言(DDL)操作(如CREATE、DROP、ALTER)发生时触发。
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掌握数据库相关名词及其内涵对于学习和应用数据库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数据库核心名词进行了详细解释,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数据库相关概念。
标签: #数据库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