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金融统计数据是金融机构经营管理、风险防控、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统计数据规模不断扩大,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为全面深化金融统计数据治理,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现制定本自查计划。
自查目标
1、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2、完善金融统计数据治理体系,提高数据治理水平。
3、增强金融机构风险防控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自查范围
1、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
2、金融监管部门: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
3、金融统计相关业务:包括金融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客户数据等。
1、数据采集与报送
(1)检查金融机构是否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制度,明确数据采集范围、标准和流程。
(2)检查金融机构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准确报送金融统计数据。
(3)检查金融机构是否存在数据造假、虚报、漏报等问题。
2、数据处理与分析
(1)检查金融机构是否建立健全数据处理制度,确保数据处理流程规范、科学。
(2)检查金融机构是否对金融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潜在风险。
(3)检查金融机构是否存在数据处理不规范、分析不到位等问题。
3、数据存储与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检查金融机构是否建立健全数据存储制度,确保数据安全。
(2)检查金融机构是否对数据存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3)检查金融机构是否存在数据泄露、丢失等问题。
4、数据质量评估与改进
(1)检查金融机构是否建立健全数据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
(2)检查金融机构是否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数据质量。
(3)检查金融机构是否存在数据质量评估不规范、改进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5、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1)检查金融机构是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数据治理工作有效实施。
(2)检查金融机构是否对数据治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3)检查金融机构是否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风险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自查方法
1、问卷调查:针对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等不同主体,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数据治理现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实地检查:对金融机构进行实地检查,核实数据治理措施落实情况。
3、专项审计:对金融机构进行专项审计,评估数据治理水平。
4、交流座谈:组织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等开展交流座谈,分享数据治理经验。
自查时间安排
1、自查阶段:2022年1月至3月。
2、评估阶段:2022年4月至5月。
3、改进阶段:2022年6月至8月。
自查结果运用
1、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数据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2、将自查结果作为金融机构评级、监管评级的重要依据。
3、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批评,督促金融机构加强数据治理。
全面深化金融统计数据治理自查工作,是筑牢金融风险防控基础的重要举措,各金融机构、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自查计划,确保金融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为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标签: #金融统计数据治理自查计划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