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静脉给药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给药方式之一,具有给药迅速、疗效显著等优点,静脉给药过程中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穿刺部位出血、血栓形成、感染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掌握静脉给药技术操作规范,预防及处理并发症至关重要。
静脉给药技术操作规范
1、评估患者情况: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史、过敏史等,评估患者静脉血管状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选择合适的静脉:通常选择前臂、手背、足背等部位静脉,避开关节、神经、血管走向。
3、准备器械:备好无菌手套、无菌注射器、无菌针头、无菌敷料、消毒液等。
4、消毒穿刺部位:用消毒液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范围应大于注射器的直径。
5、穿刺:患者取舒适体位,握拳或手指并拢,术者持针与皮肤呈15°~30°角,从静脉上方或侧方进针,进针深度约为针头长度的1/2。
6、针尖进入静脉:当针尖进入静脉时,可见回血,此时调整针头方向,使针头与血管平行。
7、固定针头:将针头固定在皮肤上,松开注射器活塞,抽取所需药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8、注射药物:将药物注入静脉,注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9、拔针:注射完毕后,缓慢拔出针头,压迫穿刺部位5~10分钟,防止出血。
10、清理器械:将使用过的器械放入医疗废物袋,进行无害化处理。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策略
1、穿刺部位出血:穿刺过程中注意掌握进针深度,避免损伤血管壁,若发生出血,立即压迫穿刺部位,必要时使用止血带。
2、血栓形成:注射过程中注意避免气泡进入血管,注射完毕后尽快拔针,若发生血栓形成,立即停止注射,抬高患肢,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
3、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若发生感染,立即停止注射,使用抗生素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静脉炎:注射过程中注意避免损伤血管,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若发生静脉炎,立即停止注射,抬高患肢,使用抗炎药物。
5、静脉闭塞:注射过程中注意选择合适的静脉,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若发生静脉闭塞,立即停止注射,进行血管扩张治疗。
静脉给药技术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掌握静脉给药技术操作规范,预防及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静脉给药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