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合规性审查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范企业合规性审查工作,提高审查效率,降低合规风险,特制定本实施细则及操作指南。
适用范围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企业,包括但不限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企业合规性审查工作应遵循本实施细则的规定。
审查原则
1、全面性原则:企业合规性审查应覆盖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合同、财务、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方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客观性原则:企业合规性审查应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合规性。
3、及时性原则:企业合规性审查应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合规风险。
4、完善性原则:企业合规性审查应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审查制度,提高审查质量。
1、合同审查
(1)合同主体资格审查:审查合同双方是否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内容审查:审查合同条款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是否存在重大风险。
(3)合同签订程序审查:审查合同签订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2、财务审查
(1)财务报表审查:审查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2)财务制度审查:审查企业财务制度是否健全,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3)税收合规审查:审查企业纳税申报、缴纳等环节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3、人力资源审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招聘录用审查:审查招聘录用程序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2)劳动合同审查:审查劳动合同签订、履行、解除等环节是否符合法律法规。
(3)社会保险审查:审查企业缴纳社会保险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4、知识产权审查
(1)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审查:审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是否到位。
(2)知识产权许可、转让等环节审查:审查知识产权许可、转让等环节是否符合法律法规。
(3)知识产权纠纷处理审查:审查企业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是否符合法律法规。
审查程序
1、审查准备
(1)成立审查小组:由企业内部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合规性审查工作。
(2)制定审查计划:明确审查内容、时间、责任人等。
2、审查实施
(1)查阅资料:查阅企业相关文件、资料,了解企业合规性状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现场调查:对企业相关业务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合规性情况。
(3)访谈相关人员:与企业相关人员访谈,了解合规性状况。
3、审查报告
(1)编写审查报告: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建议。
(2)提交审查报告:将审查报告提交给企业领导或相关部门。
4、整改落实
(1)制定整改方案:针对审查报告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
(2)落实整改措施:按照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合规性。
附则
1、本实施细则由企业内部相关部门负责解释。
2、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实施细则及操作指南,企业可以更加明确合规性审查的内容、程序和要求,从而提高合规性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合规风险,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标签: #合规性审查实施细则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