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个人数据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我国于2021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保护个人数据隐私提供了法律保障,本文将深度解析该法律,旨在提高公众对个人数据隐私保护的认识,共同守护我们的数字足迹。
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法概述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综合性法律,旨在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该法律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的原则、个人信息权益、个人信息处理规则、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等内容。
个人信息权益
1、知情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了解个人信息处理的目的、方式、范围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决定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决定个人信息是否被处理、如何处理。
3、查询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查询个人信息处理情况。
4、更正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要求更正不准确、不完整的个人信息。
5、删除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要求删除已无处理必要或违法处理的个人信息。
6、查询权:个人信息主体有权查询个人信息处理情况。
7、申诉权:个人信息主体对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有异议的,有权向个人信息处理者提出申诉。
8、其他权益:个人信息主体依法享有的其他权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1、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2、明确告知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向个人信息主体明确告知处理的目的、方式、范围等信息。
3、最小化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处理的必要性、适当性,不得过度处理个人信息。
4、安全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篡改、毁损等。
5、合规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个人信息保护规范。
个人信息保护义务
1、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明确个人信息保护责任。
2、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篡改、毁损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对个人信息进行分类、分级保护,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4、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建立健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记录制度,确保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可追溯、可查询。
5、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定期对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进行审查、评估,确保其有效性。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个人数据隐私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充分认识个人数据隐私保护的重要性,提高自身保护意识,共同维护个人信息安全,企业、政府等相关主体也要积极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共同构建安全、健康的数字环境,让我们携手努力,守护好我们的数字足迹。
标签: #个人数据隐私保护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