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政务数据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为了加强政务数据安全管理,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我国政府制定了《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本文将从《办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解读,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办法》背景
近年来,我国政务数据泄露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为加强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将政务数据安全纳入国家战略,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办法》,旨在规范政务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共享、开放等环节,提高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水平。
1、明确政务数据安全责任主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办法》规定,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是政务数据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确保政务数据安全。
2、规范政务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共享、开放等环节
(1)政务数据采集:要求采集的政务数据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2)政务数据存储:要求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存储设备和技术,确保政务数据安全。
(3)政务数据使用:要求依法、合规使用政务数据,不得泄露、篡改、损毁政务数据。
(4)政务数据共享:要求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政务数据共享,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政务数据开放:要求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政务数据向社会开放,促进数据创新应用。
3、强化政务数据安全监管
《办法》规定,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安全监管机制,对政务数据安全进行全面、全过程监管,确保政务数据安全。
4、落实政务数据安全责任追究
《办法》明确,对违反政务数据安全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办法》实施意义
1、提高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促进数据创新应用。
3、强化政务数据安全责任,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政务数据安全的良好氛围。
《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政务数据安全管理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办法》精神,切实加强政务数据安全管理,为构建安全、高效、透明的新型政务数据管理体系而努力。
标签: #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