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数据结构化
关系型数据库采用表格形式存储数据,每个表格由若干行和列组成,行表示记录,列表示字段,这种结构化的数据存储方式使得数据的组织、查询、更新和删除变得简单高效,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化具有以下特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数据的完整性:关系型数据库通过约束、主键、外键等机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防止数据冗余和错误。
2、数据的一致性:关系型数据库通过事务、锁定等机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确保在并发环境下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3、数据的独立性:关系型数据库采用数据层和应用层分离的设计理念,使得数据的存储和操作相互独立,便于数据的维护和扩展。
关系代数操作
关系型数据库采用关系代数作为数据操作的基础,关系代数是一种抽象的数据操作语言,主要包括选择、投影、连接、并、差等操作,这些操作可以灵活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更新和删除。
1、选择操作:根据给定的条件,从关系中选出满足条件的记录。
2、投影操作:根据给定的列,从关系中选出对应的列,形成一个新的关系。
3、连接操作:将两个关系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新的关系。
4、并操作:将两个关系合并为一个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差操作:从第一个关系中选出不包含在第二个关系中的记录。
数据独立性
关系型数据库具有数据独立性的特点,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1、物理独立性:关系型数据库将数据的存储方式和存储介质与数据的逻辑结构分离,使得数据的存储和操作相互独立。
2、逻辑独立性:关系型数据库将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应用程序分离,使得应用程序与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事务管理
关系型数据库通过事务管理机制保证数据的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ACID特性)。
1、原子性:事务中的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执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2、一致性:事务执行后,数据库的状态保持一致,满足数据的完整性约束。
3、隔离性:事务执行过程中,其他事务无法感知到其他事务的执行,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持久性:事务提交后,其操作结果永久存储在数据库中,即使系统发生故障也不会丢失。
标准化设计
关系型数据库采用标准化设计,遵循第三范式(3NF)和 Boyce-Codd 范式(BCNF),以确保数据的冗余最小化和数据的一致性。
1、第三范式(3NF):确保关系中的数据不会因为冗余而导致数据不一致。
2、Boyce-Codd 范式(BCNF):在满足 3NF 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数据冗余。
关系型数据库凭借其数据结构化、关系代数操作、数据独立性、事务管理和标准化设计等特点,成为当今最流行的数据库类型,这些特点使得关系型数据库在数据存储、管理和查询方面具有极高的效率和可靠性,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标签: #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特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