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政务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为加强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国家政务数据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涉及政务信息系统的单位,以及从事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运营、维护等相关活动的企业。
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一)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1、明确政务信息安全责任,明确各级单位、各部门的职责,确保政务信息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制定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
3、建立政务信息安全培训制度,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信息安全技能培训。
(二)加强政务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1、严格遵循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对政务信息系统进行等级划分,确保信息系统安全。
2、定期对政务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采取物理隔离、网络安全设备防护、数据加密等措施,加强政务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三)加强政务数据安全保护
1、建立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政务数据分类、分级、存储、传输、使用、销毁等环节的安全要求。
2、严格执行数据安全审计制度,对政务数据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控,确保数据安全。
3、加强政务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确保政务数据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
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一)加强技术保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引进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提高政务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2、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提升信息安全技术水平。
3、推广应用信息安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二)加强政策保障
1、制定政务信息安全相关政策,明确信息安全工作目标和任务。
2、加大政务信息安全投入,为政务信息安全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3、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信息安全工作合力。
(三)加强人才保障
1、加强信息安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安全人才素质。
2、举办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
3、建立信息安全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信息安全人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
(一)监督检查
1、定期对政务信息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
2、对政务信息系统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对政务数据安全进行检查,确保数据安全。
(二)责任追究
1、对违反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2、对发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3、对信息安全工作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附则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各级单位、各部门要按照本《办法》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国家政务数据安全。
标签: #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