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趋势;
2、掌握大数据技术体系,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方面的知识;
3、熟悉大数据应用领域,如智慧城市、金融、医疗、教育等;
4、培养学生具备大数据思维,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培养学生具备大数据技术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1、大数据概述
(1)大数据的定义和特点
(2)大数据的发展历程
(3)大数据技术体系
2、数据采集与存储
(1)数据采集方法与技术
(2)数据存储技术: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等
(3)数据仓库与数据湖
3、数据处理与分析
(1)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2)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
(3)统计分析与可视化
(4)大数据分析工具:Hadoop、Spark、Flink等
4、大数据应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智慧城市:交通、环境、公共安全等
(2)金融:风险管理、信用评估、投资策略等
(3)医疗:疾病预测、健康管理、药物研发等
(4)教育:个性化学习、教育评估、教育资源优化等
5、大数据安全与伦理
(1)数据安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数据备份等
(2)隐私保护:匿名化、脱敏等
(3)数据伦理:数据公平、数据歧视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法:系统讲解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趋势;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大数据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
3、实践操作: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实践操作;
4、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大数据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期末考试:笔试,考察学生对大数据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70%;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实践报告:根据实际操作,撰写实践报告,占总成绩的10%。
教学资源
1、教材:《大数据技术基础》、《大数据应用案例分析》等;
2、网络资源: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Coursera等;
3、大数据平台:Hadoop、Spark、Flink等;
4、学术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等。
教学进度安排
1、第一周:大数据概述
2、第二周:数据采集与存储
3、第三周:数据处理与分析
4、第四周:大数据应用
5、第五周:大数据安全与伦理
6、第六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7、第七周:课程总结与复习
8、第八周:期末考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大数据原理及应用,具备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实践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标签: #大数据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