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的数据资产日益庞大,数据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为加强金融机构数据安全管理,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中国银保监会于2021年10月29日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本文将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治理指引,对《办法》进行解读,并提出实施要点。
《办法》解读
1、明确数据安全治理主体
《办法》明确了金融机构数据安全治理的主体,即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明确数据安全治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和责任追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数据安全组织架构、数据安全政策、数据安全操作规程、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
3、加强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金融机构应定期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数据安全风险,制定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评估应覆盖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共享、销毁等全生命周期。
4、保障数据安全事件应对
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事件应对流程、职责分工和责任追究,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5、强化数据安全监管
银保监会负责对金融机构数据安全进行监管,督促金融机构落实数据安全治理责任,监管部门将采取检查、评估、处罚等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施要点
1、提高数据安全意识
金融机构应加强数据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数据安全意识,形成人人重视数据安全的良好氛围。
2、完善数据安全组织架构
金融机构应设立数据安全管理机构,明确数据安全负责人,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
3、制定数据安全政策
金融机构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数据安全政策,明确数据安全治理原则、目标和要求。
4、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共享、销毁等环节
金融机构应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共享、销毁等环节,确保数据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定期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金融机构应定期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消除数据安全风险。
6、建立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事件应对流程、职责分工和责任追究。
7、加强数据安全监管
金融机构应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开展数据安全监管工作,主动报告数据安全事件,确保数据安全。
《中国银保监会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对于加强金融机构数据安全管理,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金融机构应认真学习《办法》,切实加强数据安全治理,确保数据安全,监管部门也应加大数据安全监管力度,共同维护金融稳定。
标签: #中国银保监会监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