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已成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公安社区警务室作为社区安全防范的重要阵地,承担着维护社区治安、服务群众、预防犯罪等多重任务,为适应新时代社区警务工作需要,公安部制定了《公安社区警务室建设标准》,本文将从标准内容、建设原则、功能定位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公安社区警务室建设提供参考。
公安社区警务室建设标准
1、建设原则
(1)以人为本:以社区居民的安全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公安社区警务室在社区安全防范中的重要作用。
(2)注重实效: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公安社区警务室高效运行。
(3)科技支撑: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警务室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4)资源共享:加强与社区其他部门的协作,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2、功能定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社区治安防范:负责社区治安巡逻、安全检查、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
(2)服务群众:提供户籍、交通、出入境等便民服务,为居民排忧解难。
(3)预防犯罪:开展社区安全防范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识。
(4)打击犯罪:协助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犯罪工作,维护社区治安稳定。
3、建设标准
(1)选址与规模:公安社区警务室应位于社区中心位置,便于居民访问,警务室面积一般不低于30平方米,可根据社区规模适当调整。
(2)内部设施:警务室内应配备办公桌、电脑、打印机、监控设备等办公设施,以及宣传栏、座椅等便民设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社区警务信息系统,实现与公安机关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警务室信息化水平。
(4)警务人员配备:根据社区规模和治安状况,合理配备警务人员,确保警务室工作高效开展。
(5)宣传教育:定期开展社区安全防范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识。
(6)警民互动:建立健全警民联系机制,定期开展警民恳谈会,倾听居民意见,解决居民诉求。
公安社区警务室建设标准是新时代社区警务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通过加强公安社区警务室建设,可以有效提升社区治安水平,为居民创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各地区公安机关应认真贯彻落实《公安社区警务室建设标准》,努力打造智慧社区安全堡垒,为我国社区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标签: #公安社区警务室建设标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