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数据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资源和重要资产,为了加强网络数据安全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我国正在制定《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本文将对该条例进行深度解读,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网络数据安全管理的新规定。
总则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明确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和监督管理体制,立法目的包括:
1、加强网络数据安全管理,防范和化解网络数据安全风险;
2、保障网络数据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保护个人信息,促进网络数据合理利用。
适用范围涵盖网络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处理、传输、交换、删除等环节,适用于各类网络数据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
数据分类分级
为提高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效率,条例将网络数据分为以下几类:
1、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数据;
2、个人信息: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
3、企事业单位数据:涉及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数据;
4、社会组织数据:涉及社会组织活动、管理的数据;
5、公共数据:涉及公共事务、公共利益的数据。
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敏感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网络数据分为以下几级:
1、一级数据:具有极高重要性、敏感性、影响范围的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二级数据:具有重要性、敏感性、影响范围的数据;
3、三级数据:具有一般性、敏感性、影响范围的数据;
4、四级数据:具有一般性、非敏感性、影响范围的数据。
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条例明确了网络数据主体应建立以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1、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网络数据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数据安全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数据安全防护制度: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网络数据安全;
3、数据安全审计制度:对网络数据安全防护措施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数据安全应急预案:针对网络数据安全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应对;
5、数据安全培训制度:对网络数据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数据安全意识和技能。
个人信息保护
条例对个人信息保护作出明确规定,包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采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过度采集;
2、采集个人信息应当明确告知用户,并取得用户同意;
3、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范围,不得擅自扩大;
4、不得泄露、篡改、毁损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个人信息。
法律责任
条例对违反网络数据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
1、对违反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个人信息保护等规定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2、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网络数据安全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该条例的深入实施,将为构建数据安全新防线、保障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促进网络数据合理利用提供有力保障。
标签: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