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计算机的诞生阶段(1946-1959)
计算机的诞生阶段标志着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起点,在这个阶段,计算机主要基于电子管技术,体积庞大、耗能高、运算速度慢,以下为该阶段的特点:
1、体积庞大:早期的计算机如ENIAC、UNIVAC等,体积占据整个房间,对环境要求较高。
2、耗能高:电子管技术使得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消耗大量电能。
3、运算速度慢:由于电子管技术的限制,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较慢,无法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需求。
4、程序语言简单:计算机程序主要由机器语言编写,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员掌握。
5、应用范围有限:计算机主要用于军事、科研等领域,民用市场尚未大规模展开。
晶体管时代(1959-1970)
晶体管技术的出现使得计算机体积减小、耗能降低、运算速度提高,以下为该阶段的特点:
1、体积减小:晶体管技术使得计算机体积大幅减小,便于携带和使用。
2、耗能降低:晶体管技术的应用使得计算机耗能大幅降低,降低了使用成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运算速度提高:晶体管技术的应用使得计算机运算速度得到显著提高,能满足更多数据处理需求。
4、程序语言多样化:随着计算机的发展,高级程序语言如FORTRAN、COBOL等相继出现,降低了编程门槛。
5、应用范围扩大:计算机开始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科研等领域,民用市场逐步打开。
集成电路时代(1970-1980)
集成电路技术的出现使得计算机体积进一步减小、运算速度更高、成本更低,以下为该阶段的特点:
1、体积进一步减小:集成电路技术的应用使得计算机体积进一步减小,便于携带和使用。
2、运算速度更高:集成电路技术的应用使得计算机运算速度得到显著提高,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需求。
3、成本更低:集成电路技术的应用降低了计算机的生产成本,使得计算机更加普及。
4、程序语言更加丰富: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更多的编程语言如C、C++等相继出现,编程门槛进一步降低。
5、应用范围广泛: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科研、教育、医疗等领域,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微处理器时代(1980年至今)
微处理器技术的出现使得计算机发展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以下为该阶段的特点:
1、体积微型化:微处理器技术的应用使得计算机体积进一步减小,便于携带和使用。
2、运算速度极快:微处理器技术的应用使得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满足各种复杂应用需求。
3、成本更低:微处理器技术的应用降低了计算机的生产成本,使得计算机更加普及。
4、程序语言多样化: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更多的编程语言如Java、Python等相继出现,编程门槛进一步降低。
5、应用范围极广: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石。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显著特点,从电子管时代到微处理器时代,计算机在体积、运算速度、成本、应用范围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标签: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