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自2018年起,我国就开始着手制定《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这两部法律共同构成了我国数据隐私保护的法律体系,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并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数据安全法》,并于2022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至此,我国数据隐私保护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出台历程
1、立法动议
2012年,我国首次提出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建议,此后,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对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大量立法建议。
2、立法起草
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起草工作,在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3、立法审议
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个人信息保护法》进行了初次审议,此后,多次进行修改和完善。
4、立法表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个人信息保护法》,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数据安全法》。
重要影响
1、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水平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适用范围、个人信息处理规则、个人信息主体权利、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等,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障。
2、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
《数据安全法》对数据安全制度进行了全面规定,明确了数据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组织领导、监督管理、安全保护义务、法律责任等,为数据安全产业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3、强化数据安全监管
《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将推动我国数据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善,加强对数据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数据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重要资源和基础,通过制定《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我国在数据安全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5、优化营商环境
《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有助于规范数据收集、使用、处理、传输等活动,降低企业合规成本,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数据隐私保护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数据隐私保护法律体系的建立,对于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水平、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强化数据安全监管、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还需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
标签: #中国数据隐私保护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