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背景
近年来,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我国于2018年发布了《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本文将从《办法》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定义与适用范围
《办法》明确了资源综合利用的定义,即指在生产、建设、消费等过程中,对资源进行回收、加工、利用和再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过程,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
2、认定条件
《办法》规定了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应满足的条件,主要包括:
(1)具备合法的生产经营资格;
(2)具有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设备和工艺;
(3)具备资源综合利用的管理制度;
(4)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
(5)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已投入运营,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认定程序
《办法》明确了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程序,包括:
(1)企业提出申请;
(2)县级及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核;
(3)省级及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4)公告认定结果。
4、政策支持
《办法》规定,对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企业,将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政策支持,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资源综合利用。
实施意义
1、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办法》的实施将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
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3、提高企业竞争力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4、增强国家环保能力
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有助于提高我国环保能力,实现绿色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家园。
《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出台,为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为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贡献力量,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确保《办法》的有效实施。
标签: #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