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性审查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司的合规管理,规范合规性审查工作,防范合规风险,保障公司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其所属各单位的合规性审查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合规性审查,是指公司对涉及公司经营管理的各项活动、制度、文件等进行合法性、合规性审查,以确保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公司内部规定的要求。
第四条 合规性审查工作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客观公正、及时高效的原则。
二、合规性审查的主要内容
第五条 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公司内部规定的要求,合规性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规章制度的制定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二)规章制度的内容是否与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公司内部规定相抵触;
(三)规章制度是否明确了责任主体、工作流程和监督机制等。
第六条 公司的重大决策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公司内部规定的要求,合规性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决策的程序是否合法合规;
(二)决策的内容是否与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公司内部规定相抵触;
(三)决策是否经过了充分的论证和风险评估。
第七条 公司的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公司内部规定的要求,合规性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合同、协议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
(二)合同、协议的内容是否与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公司内部规定相抵触;
(三)合同、协议是否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
第八条 公司的对外投资、融资等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公司内部规定的要求,合规性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投资、融资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公司发展战略;
(二)投资、融资的程序是否合法合规;
(三)投资、融资的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公司内部规定的要求。
第九条 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公司内部规定的要求,合规性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招聘、录用、培训、考核、薪酬等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公司内部规定的要求;
(二)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公司内部规定的要求;
(三)员工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
第十条 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公司内部规定的要求,合规性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二)财务预算、决算的编制和执行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公司内部规定的要求;
(三)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是否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一条 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公司内部规定的要求,合规性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二)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是否到位;
(三)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置是否及时、有效。
第十二条 公司的环境保护管理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公司内部规定的要求,合规性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二)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是否到位;
(三)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是否及时、有效。
三、合规性审查的程序
第十三条 合规性审查工作由公司法律事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合规性审查工作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提出审查申请,公司各部门、各单位在制定规章制度、作出重大决策、签订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之前,应当向公司法律事务部门提出合规性审查申请,并提供相关的文件、资料。
(二)进行审查,公司法律事务部门收到审查申请后,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审查意见应当明确指出申请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三)反馈审查意见,公司法律事务部门将审查意见反馈给提出审查申请的部门、单位,提出审查申请的部门、单位应当根据审查意见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反馈给公司法律事务部门。
(四)作出审查决定,公司法律事务部门根据提出审查申请的部门、单位的整改情况,作出审查决定,审查决定应当明确指出申请材料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公司内部规定的要求。
第十五条 对于重大的合规性审查事项,公司法律事务部门可以组织相关部门、单位进行会审。
四、合规性审查的责任
第十六条 公司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对其提出的审查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负责。
第十七条 公司法律事务部门应当对其作出的审查意见的合法性、合规性负责。
第十八条 对于因审查不当导致公司遭受损失的,公司将依法追究相关部门、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五、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公司法律事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