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2021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关于数据安全的综合性法律,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治理进入法治化、规范化、系统化新阶段。
《数据安全法》共七章七十九条,包括总则、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数据安全风险评估、个人信息保护、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等八个部分,该法明确了数据安全的基本原则,对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各个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我国数据安全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明确数据安全基本原则
《数据安全法》规定,国家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为保障,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促进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这为我国数据安全治理指明了方向。
数据分类分级,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数据安全法》明确将数据分为一般数据、重要数据、核心数据三个等级,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属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处理的数据,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具有重大影响,对于这些数据,法律要求采取更加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其安全。
强化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明确各方责任
《数据安全法》要求数据处理者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责任人,落实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对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环节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确保数据安全;
3、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防止数据泄露、损毁、篡改等安全事件发生;
4、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存储、删除个人信息;
5、在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维护个人合法权益
《数据安全法》强调,个人信息是重要数据,属于核心数据,法律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依法处理个人信息,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存储、删除个人信息,对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进行监管,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法律实施
《数据安全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全国数据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对数据处理者的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违反数据安全法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治理进入法治化、规范化、系统化新阶段,这将为我国数据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促进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助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我们也应认识到,数据安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国家数据安全。
标签: #中华人名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