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维护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深入解读《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企业合规要点。
1、适用范围
《个人信息保护法》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处理个人信息的活动,包括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2、定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个人信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
(2)敏感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以及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
3、个人信息处理原则
(1)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采取必要措施,不得过度处理。
(2)公开、透明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明确告知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3)最小必要原则: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
(4)安全原则: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损毁、篡改等。
4、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1)收集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取得个人同意,并明确告知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规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存储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存储安全。
(3)使用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不得过度使用。
(4)传输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个人信息传输安全。
(5)公开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依法公开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企业合规要点
1、明确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企业应当制定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确收集、使用、存储、传输、公开等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并对外公示。
2、取得个人同意
企业收集个人信息时,应当取得个人同意,并告知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规则。
3、限制个人信息处理范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企业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
4、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企业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存储、传输、公开等环节的安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损毁、篡改等。
5、建立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企业应当制定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应对个人信息泄露、损毁、篡改等事件。
6、定期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查
企业应当定期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查,确保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加强合规管理,切实保障公民个人信息权益,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力度,共同营造良好的个人信息保护环境。
标签: #个人数据保护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