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报告概述
《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2021》第5号(以下简称“报告”)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国网络社会组织研究院联合发布,报告针对2021年我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领域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我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1、个人信息安全形势
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个人信息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等问题仍然存在,网络犯罪活动时有发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法规
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治化、规范化阶段,相关部门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如《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数据安全法》等,旨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
3、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措施
报告强调,2021年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措施取得显著成效,企业加大投入,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水平;政府推动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应用先进技术,如隐私计算、数据脱敏等,降低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4、个人信息保护宣传教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宣传教育取得积极进展,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活动,提高公众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大对个人信息保护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5、个人信息保护国际合作
报告强调,2021年我国积极参与个人信息保护国际合作,在《全球数据安全治理倡议》框架下,我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对话与合作,共同推动构建公正、合理、有效的全球数据安全治理体系。
报告启示
1、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强化监管力度,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2、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水平,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隐私计算、数据脱敏等先进技术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应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4、深化个人信息保护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数据安全治理,推动构建公正、合理、有效的全球数据安全治理体系。
《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2021》第5号为我们揭示了我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领域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面对挑战,我们应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共同推动我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标签: #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202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