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档案数据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档案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切实保障国家档案数据安全,国家档案局于近日出台《重要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对重要档案数据的异地备份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以下将根据《制度》对档案异地备份距离要求进行解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异地备份的必要性
1、防止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档案数据丢失,异地备份可以有效降低这些风险。
2、防止人为破坏:恐怖袭击、恶意破坏等人为因素可能导致档案数据损坏,异地备份可以保障档案数据的完整性。
3、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如疫情、战争等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导致档案数据无法正常访问,异地备份可以确保档案数据的可用性。
异地备份距离要求
根据《制度》规定,重要档案数据异地备份距离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不得低于100公里:为确保异地备份的实效性,异地备份距离不得低于100公里,这意味着,在选取备份地点时,应充分考虑地理距离因素,避免因距离过近而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异地备份。
2、地震带内不得低于200公里:我国幅员辽阔,地震带较多,为降低地震对档案数据的影响,地震带内的异地备份距离应不低于200公里。
3、特殊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于一些特殊地区,如山区、沙漠等,由于地理环境复杂,异地备份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异地备份实施步骤
1、制定备份方案:根据《制度》要求,档案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备份方案,明确备份时间、备份频率、备份内容、备份地点等。
2、选择备份地点:根据异地备份距离要求,选择符合规定的备份地点,备份地点应具备以下条件:
(1)交通便利,便于数据传输;
(2)设施完善,具备安全可靠的存储环境;
(3)环境稳定,减少自然灾害风险;
(4)政策支持,保障备份工作的顺利进行。
3、建立备份系统:按照备份方案,搭建符合要求的备份系统,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安全设施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定期备份:按照备份方案,定期进行数据备份,确保档案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5、监督检查:档案部门应定期对异地备份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备份工作的顺利进行。
异地备份的意义
1、提高档案数据安全性:通过异地备份,可以有效降低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突发公共事件等因素对档案数据的影响,提高档案数据安全性。
2、保障档案数据可用性:异地备份可以确保档案数据在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恢复,保障档案数据的可用性。
3、促进档案事业发展:异地备份有助于推动档案事业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国家档案局实施重要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制度,对于保障档案数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档案部门应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切实加强异地备份工作,为我国档案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国家档案局重要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制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