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系统已成为国家、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信息系统一旦遭受灾难,其影响范围和程度将难以估量,为保障信息系统在灾难发生时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我国制定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等级划分标准,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级别,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级别概述
我国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等级划分主要依据《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不同级别的灾难恢复措施和资源投入不同,适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信息系统。
一级灾难恢复
一级灾难恢复是指针对关键业务系统,确保在灾难发生时,系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至正常运行状态,一级灾难恢复措施包括:
1、实时备份:对关键业务数据进行实时备份,确保数据不丢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高可用性:采用双机热备、负载均衡等技术,确保系统高可用性。
3、灾难恢复中心:建立独立的灾难恢复中心,配备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4、灾难恢复演练:定期进行灾难恢复演练,提高应对灾难的能力。
一级灾难恢复适用于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大型企业等对信息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安全要求极高的场景。
二级灾难恢复
二级灾难恢复是指针对重要业务系统,确保在灾难发生时,系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至正常运行状态,二级灾难恢复措施包括:
1、定期备份:对重要业务数据进行定期备份,确保数据不丢失。
2、高可用性:采用双机热备、负载均衡等技术,确保系统高可用性。
3、灾难恢复中心:建立灾难恢复中心,配备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灾难恢复演练:定期进行灾难恢复演练,提高应对灾难的能力。
二级灾难恢复适用于重要行业、大型企业等对信息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安全有一定要求的应用场景。
三级灾难恢复
三级灾难恢复是指针对一般业务系统,确保在灾难发生时,系统在较长时间内恢复至正常运行状态,三级灾难恢复措施包括:
1、定期备份:对一般业务数据进行定期备份,确保数据不丢失。
2、高可用性:采用双机热备、负载均衡等技术,确保系统高可用性。
3、灾难恢复中心:建立灾难恢复中心,配备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4、灾难恢复演练:定期进行灾难恢复演练,提高应对灾难的能力。
三级灾难恢复适用于一般企业、中小企业等对信息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安全要求较低的应用场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四级灾难恢复
四级灾难恢复是指针对非关键业务系统,确保在灾难发生时,系统在较长时间内恢复至正常运行状态,四级灾难恢复措施包括:
1、定期备份:对非关键业务数据进行定期备份,确保数据不丢失。
2、灾难恢复中心:建立灾难恢复中心,配备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3、灾难恢复演练:定期进行灾难恢复演练,提高应对灾难的能力。
四级灾难恢复适用于小型企业、个人用户等对信息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安全要求较低的应用场景。
我国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等级划分标准为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信息系统提供了相应的灾难恢复措施,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灾难恢复级别,确保信息系统在灾难发生时能够迅速恢复,保障关键数据安全。
标签: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级别有哪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