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逐渐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安防、金融、医疗等,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引发了一系列安全问题和隐私保护问题,为规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个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
基本原则
1、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2、安全、可控、可靠原则: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应确保安全、可控、可靠,防止数据泄露、滥用、篡改等风险。
3、用户同意原则: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前,应取得用户同意,并明确告知用户人脸识别技术的用途、范围、期限等信息。
4、保密原则:对人脸识别技术相关数据和信息,应采取严格保密措施,防止泄露。
技术要求
1、采集设备:人脸识别采集设备应具备较高的分辨率、准确性和稳定性,确保采集到的人脸图像清晰、准确。
2、数据存储:人脸识别数据应采用加密存储,确保数据安全,应建立数据备份机制,防止数据丢失。
3、算法安全:人脸识别算法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防止攻击者通过伪造人脸图像等方式进行攻击。
4、防伪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应具备一定的防伪能力,防止恶意攻击者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欺诈。
5、识别精度:人脸识别技术应具备较高的识别精度,确保正确识别目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应用管理
1、主体审查:从事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个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查。
2、信息告知: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前,应向用户明确告知人脸识别技术的用途、范围、期限等信息,并取得用户同意。
3、数据安全:对人脸识别技术相关数据和信息,应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防止数据泄露、滥用、篡改等风险。
4、异常处理:发现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存在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5、定期评估: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应定期进行安全评估,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法律责任
1、违反本规定的,由相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2、因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导致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等,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涉及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则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规定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实施细则
1、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前,应进行风险评估,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2、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确保采集设备符合技术要求;
(2)对人脸识别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并建立数据备份机制;
(3)对人脸识别算法进行安全评估,确保算法安全;
(4)对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后,应定期对技术应用进行安全评估,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4、从事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个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应建立健全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分工。
5、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相关部门应依法予以查处。
6、本实施细则由相关部门负责解释。
标签: #应用安全管理规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