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资源综合利用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规范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工作,我国出台了《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本文将对该办法进行解读,并分析其实施要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解读
1、适用范围
《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从事资源综合利用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2、认定条件
(1)具有合法的企业法人资格或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2)具备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所需的设备、技术、资金等条件;
(3)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标准和规范;
(4)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5)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措施。
3、认定程序
(1)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向所在地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资源综合利用管理部门提出认定申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资源综合利用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3)经审查合格的,由资源综合利用管理部门颁发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
(4)认定证书有效期为五年,期满后需重新申请认定。
4、认定证书管理
(1)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是资源综合利用活动的合法凭证,具有法律效力;
(2)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妥善保管认定证书,不得伪造、变造、转让、出租、出借或擅自涂改;
(3)资源综合利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认定证书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应予以撤销。
实施要点
1、加强宣传培训
资源综合利用管理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资源综合利用的认识,对相关企业和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法规和技术要求。
2、完善认定标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资源综合利用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行业标准和规范,不断完善认定标准,确保认定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3、强化监督检查
资源综合利用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活动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依法予以处理。
4、推动政策落实
资源综合利用管理部门应积极推动相关政策落实,为资源综合利用活动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5、加强部门协作
资源综合利用管理部门应加强与环保、财政、税务等部门的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出台,为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各级资源综合利用管理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该办法,加强管理,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标签: #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