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处理及应用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本实验教学大纲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大数据处理技术,掌握大数据分析及应用能力。
实验目的
1、使学生掌握大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大数据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1、大数据概述
(1)大数据的概念及特点;
(2)大数据处理的技术架构;
(3)大数据处理的应用领域。
2、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数据采集方法及工具;
(2)数据清洗、去重、整合等预处理技术;
(3)数据质量评估与优化。
3、数据存储与管理
(1)关系型数据库与非关系型数据库;
(2)数据仓库与数据湖;
(3)分布式存储系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数据挖掘与分析
(1)数据挖掘的基本方法;
(2)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分类分析等;
(3)可视化分析。
5、大数据应用案例分析
(1)智慧城市;
(2)金融风控;
(3)医疗健康;
(4)智能制造。
实验教学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操作的演示,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2、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大数据处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4、指导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验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心得体会;
2、实验答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答辩,展示实验成果,教师进行评价;
3、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实验答辩等环节的得分。
实验教材与参考书目
1、教材:《大数据处理技术与应用》,张宇,清华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目:
(1)《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电子工业出版社;
(2)《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张基尧,机械工业出版社;
(3)《Hadoop技术详解》,张宇,清华大学出版社。
实验课时安排
1、总课时:32课时;
2、理论课时:16课时;
3、实验课时:16课时。
本实验教学大纲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大数据处理及应用技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标签: #大数据处理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