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塑造健全人格与社会责任感》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该学科知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政治认同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石,它要求学生对国家政治制度、政治理念等具有高度的认同和热爱,了解国家的发展道路和成就,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通过学习国家的政治体制、法律法规等,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国家治理的理念和方式,增强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坚定地拥护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科学精神强调学生要具备理性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学生需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不盲目跟从,能够客观地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和观点,要敢于质疑不合理的现象,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道德和法治问题。
法治观念是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学生要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法律权威,积极参与法治社会的建设。
公共参与体现了学生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和积极参与,通过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学生能够了解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公共参与意识,有助于学生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为了培养这些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可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学校还应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法治宣传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家庭也应承担起教育责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核心素养的内容和方法,教师、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出具有高度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观念和公共参与意识的优秀人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