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数据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享受便捷服务的同时,个人隐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保护个人数据隐私,我国于2021年6月10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本文将从法律层面出发,对《个人信息保护法》进行解读,旨在为广大网民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隐私保护指南。
1、适用范围
《个人信息保护法》适用于在中国境内收集、处理个人信息的组织和个人,以及在中国境外处理个人信息但影响中国境内个人权益的组织和个人。
2、个人信息定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3、个人信息处理原则
(1)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采取必要措施,不得过度处理。
(2)最小化原则: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所必需的范围。
(3)明确告知原则: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向个人告知处理的目的、方式、范围、期限等,并取得个人同意。
(4)安全原则: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4、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收集规则:个人信息收集者应当依法取得个人同意,不得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2)使用规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根据处理目的,对个人信息进行分类、存储、使用、共享等,并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3)共享规则:个人信息处理者之间共享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取得个人同意。
(4)删除规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及时删除不再需要的个人信息。
5、个人信息权益保护
(1)知情权:个人有权了解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处理目的、方式、范围、期限等。
(2)访问权:个人有权查阅、复制自己的个人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更正权:个人有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更正错误的个人信息。
(4)删除权:个人有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删除自己的个人信息。
(5)拒绝权:个人有权拒绝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自己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作为网民,我们要充分了解法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共同维护个人信息安全,企业也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为构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贡献力量。
标签: #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