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数据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资源,个人数据泄露、滥用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为了保障个人隐私,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个人数据处理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合法、正当、必要原则
个人数据处理必须基于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合法原则要求数据处理者应当依法取得个人同意,不得非法收集、使用个人数据,正当原则要求数据处理者应当以诚信、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个人数据,必要原则要求数据处理者仅收集、使用与业务活动直接相关的个人数据,不得过度收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明确告知原则
数据处理者在收集、使用个人数据前,应当明确告知个人数据的使用目的、范围、方式、存储期限等信息,告知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便于个人了解自己的数据权益。
最小化原则
数据处理者应当遵循最小化原则,仅收集实现数据处理目的所必需的个人数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不得过度收集、存储个人数据。
安全保护原则
数据处理者应当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个人数据的安全,防止个人数据泄露、损毁、篡改等风险,安全保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
尊重个人主体权利原则
数据处理者应当尊重个人主体权利,包括但不限于:
1、访问权:个人有权查阅、复制、更正、删除自己的个人数据。
2、更正权:个人有权要求数据处理者更正不准确、不完整的个人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删除权:个人有权要求数据处理者删除自己的个人数据。
4、限制处理权:个人有权要求数据处理者限制处理自己的个人数据。
5、数据可携带权:个人有权将自己在数据处理者处获取的个人数据转移到其他数据处理者。
个人信息主体权利保护原则
数据处理者应当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主体权利保护机制,包括但不限于:
1、建立个人信息主体权利保护机构,负责处理个人信息主体权利保护相关事宜。
2、制定个人信息主体权利保护制度,明确个人信息主体权利保护流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加强个人信息主体权利保护培训,提高数据处理者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4、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及时处理个人信息主体权利保护投诉。
5、定期开展个人信息主体权利保护评估,确保个人信息主体权利得到有效保护。
个人数据处理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明确告知、最小化、安全保护、尊重个人主体权利和个人信息主体权利保护等原则,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数据处理者应时刻关注个人隐私保护,切实保障个人权益,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关注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共同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标签: #隐私保护个人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