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数据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个人信息泄露、数据篡改、网络攻击等问题层出不穷,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旨在全面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构建安全、可控、开放、共享的数据生态体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安全法》的立法背景与意义
《数据安全法》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该法明确了数据安全保护的原则、制度、责任和监管机制,为我国数据安全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一)立法背景
1、数据安全风险日益严峻,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数据安全风险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给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个人隐私带来严重威胁。
2、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亟待完善,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数据安全保护的规定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整体性,难以满足新时代数据安全保护的需求。
3、数据安全保护需求日益迫切,为应对数据安全风险,我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对数据安全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一部全面、系统的数据安全法。
(二)立法意义
1、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个人隐私。
2、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健康发展。
3、优化数据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能。
《数据安全法》共七章七十九条,主要内容包括:
(一)数据安全保护的基本原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法律法规优先原则,数据处理活动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2、数据安全保护与开放共享相结合原则,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数据开放共享。
3、风险预防与应急处理相结合原则,数据处理者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风险预防与应急处理机制。
(二)数据安全保护制度
1、数据分类分级制度,根据数据安全风险等级,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2、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数据处理者应当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3、数据安全审查制度,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重要数据处理活动,进行安全审查。
(三)数据安全责任与义务
1、数据处理者责任,数据处理者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技术措施保护数据安全。
2、数据提供者责任,数据提供者应当对提供的数据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3、数据使用者责任,数据使用者应当遵守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不得利用数据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四)数据安全监管
1、政府监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数据处理活动的监管。
2、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数据安全监督,对违反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举报。
《数据安全法》的实施与展望
《数据安全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数据安全保护工作:
1、完善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根据《数据安全法》的规定,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形成较为完整的数据安全法律体系。
2、加强数据安全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数据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确保数据安全。
3、提高数据安全意识,加强数据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数据安全意识。
4、推动数据安全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数据安全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数据安全法》的出台,为我国数据安全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数据安全法》,共同构建安全、可控、开放、共享的数据生态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数据安全法采取哪些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