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资源利用率低下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本文将从五大方面阐述资源利用率低下的表现形式,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资源利用率低下的表现形式
1、设备闲置与过度投资
设备闲置是指企业、单位或个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设备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未能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过度投资则是指投资规模过大,超出实际需求,导致资源浪费,这两种现象在我国较为普遍,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投资等领域。
2、生产过程中能源浪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生产过程中,能源浪费现象严重,如:工业生产中,部分企业存在设备落后、工艺不合理等问题,导致能源消耗量大;农业领域,灌溉、施肥、播种等环节存在水资源浪费现象。
3、废弃物产生与处理不当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废弃物产生量不断增加,我国在废弃物处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处理技术落后、处理设施不足、处理成本高等,导致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低。
4、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化建设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我国部分企业、单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滞后现象,如:信息系统不完善、数据共享困难、信息化管理水平低等,导致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5、人才浪费与人才短缺并存
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实际工作中,人才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如:人才流失、岗位设置不合理等,部分行业、领域存在人才短缺问题,制约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应对策略
1、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设备利用率
(1)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2)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3)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
2、强化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
(1)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加强能源审计,实时监控能源消耗情况;(3)完善能源价格体系,引导企业合理使用能源。
3、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循环发展
(1)加大废弃物处理技术研发投入;(2)完善废弃物回收体系,提高资源化利用率;(3)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实施绿色生产。
4、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资源整合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完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2)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3)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
5、加强人才培养,优化人才结构
(1)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2)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3)优化人才结构,实现人才合理配置。
资源利用率低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能源管理、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信息化建设和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标签: #资源利用率不高的表现形式
评论列表